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数据

河源江东新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来源:本网时间:2025-09-09 17:00:38
字体【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一号)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

河源江东新区发展财政局

河源江东新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9月8日)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与《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以及《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粤府〔2022〕116号)要求,江东新区进行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普查对象是江东新区辖区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河源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在各镇街、各部门共同努力下,经过广大普查人员两年来的艰辛努力以及全区范围内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普查试点、两员选聘及培训、普查小区划分、单位清查、普查登记、事后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任务,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实施原则,江东新区精心谋划、筹备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2023年6月14日,正式成立由管委会主任为组长、常务副主任为执行组长,区发展财政局、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经济促进局等1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河源江东新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统筹部署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7月6日,组建河源江东新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展财政局),下设综合组等6个工作组,确保普查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全区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建立普查机构,为普查工作开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全面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参与普查工作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履责,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强化信息共享,提供多方保障,共同推动普查顺利实施。

  二、全面摸清家底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全区100多名基层普查人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对我区辖区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抽取的个体经营户,以及选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逐一完成普查登记,根据普查对象的不同类别,相应采集其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源生产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活动、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情况、数字经济活动、投入产出情况等有关数据。通过这次普查,全面调查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掌握了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

  三、科学规范实施

  按照“坚持质量标准、坚持统分结合、坚持手段创新、坚持协作共享、坚持依法普查”的基本原则,河源江东新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总结以往普查经验,进一步优化方式方法,突出统筹、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普查工作科学性、规范性。2023年7-8月,江东新区在城东街道河紫路社区开展普查试点工作,为普查实施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随后,采用先单位清查后普查登记方式,通过对我区辖区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清查,确保普查对象类型界定准确、普查单位不重不漏。在单位清查基础上,对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进行全面调查,对个体经营户进行抽样调查,对选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同步开展投入产出调查。

  此次普查应用了全国统一、集成高效、安全可靠的普查数据采集处理平台,普查员使用手持移动终端小程序采集基层普查数据,应用投入产出调查电子统计台账,提高普查人员管理与培训信息化水平。积极创新应用智能电话调查、大数据辅助等方式提高普查工作质效。

  四、确保数据质量

  河源江东新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坚决贯彻落实《普查全面质量管理办法》,严格开展普查数据核查,压紧压实普查数据质量责任。认真执行普查方案,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岗位责任制和问题追溯机制,选优配强普查队伍,多措并举开展培训指导,组织基层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流程、质量标准进行数据采集与审核,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加强对普查数据的质量监测分析,坚持边普查、边审核、边检查,做好数据审核验收,全面开展数据检查。2024年3月20至30日,区经普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成员单位对全区一套表企业填报情况开展实地走访督查工作。2024年5月15日,河源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组到江东新区进行单位核查、登记规范性和指标质量抽查。事后质量抽查结果表明,我区普查数据质量符合控制标准。

  总体来看,河源江东新区第五次全国经济组织实施科学规范有序,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全面摸清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能够真实反映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达到了预期目标。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294个,与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相比,增长97.3%,从业人员27283人,增长1.5倍;个体经营户5671个,从业人员13024人。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

——单位基本情况

河源江东新区发展财政局

河源江东新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9月8日)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情况、从业人员、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公布如下:

  一、单位情况

  2023年末,江东新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294个,比2018年末增加638个,增长97.3%;产业活动单位1496个;个体经营户5671个,增加2626个,增长86.2%(详见表2-1)。

表2-1 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单位数(个)

比重(%)

一、法人单位

1294

100.0

  企业法人

1168

90.3

  机关、事业法人

40

3.1

  社会团体

16

1.2

其他法人

70

5.4

二、产业活动单位

1496

100.0

第二产业

470

31.4

第三产业

1026

68.6

三、个体经营户

5671

100.0

第二产业

588

10.4

第三产业

5083

89.6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244个,占18.9%;建筑业240个,占18.5%;制造业213个,占16.5%。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3003个,占53.0%;住宿餐饮业970个,占17.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44个,占9.6%(详见表2-2)。

表2-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法人单位

个体经营户

数量(个)

比重(%)

数量(个)

比重(%)

合 计

1294

100.0

5671

100.0

采矿业

4

0.3

-

-

制造业

213

16.5

421

7.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

0.4

3

0.1

建筑业

240

18.5

164

2.9

批发和零售业

244

18.9

3003

53.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2

2.5

297

5.2

住宿和餐饮业

39

3.0

970

17.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5

2.7

15

0.3

金融业

3

0.2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11

8.6

94

1.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9

3.8

6

0.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1

0.9

2

0.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7

2.9

544

9.6

教育

81

6.3

41

0.7

卫生和社会工作

18

1.4

39

0.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

1.5

60

1.1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68

5.3

-

-

其他行业门类*

85

6.6

12

0.2

注:表中其他行业门类包含农、林、牧、渔业和房地产业。其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以及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江东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7283人,比2018年末增加16277人,增长1.5倍,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2913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3948人,增加11629人,增长5.0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335人,增加4648人,增长53.5%。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3024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5593人。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1504人,占42.2%;教育业5051人,占18.5%;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2681人,占9.8%。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6278人,占48.2%;住宿餐饮业2481人,占19.0%;制造业1667人,占12.8%(详见表2-3)。

表2-3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人)


个体经营户

从业人员

(人)


其中:女性

其中:女性

合 计

27283

12913

13024

5593

采矿业

112

21

-

-

制造业

11504

5810

1667

77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60

24

5

1

建筑业

2328

523

284

69

批发和零售业

1029

455

6278

275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45

91

472

62

住宿和餐饮业

520

316

2481

119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31

57

32

15

金融业

30

10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44

268

214

5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29

117

12

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83

55

3

2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36

94

1180

459

教育

5051

3296

138

95

卫生和社会工作

1116

689

89

5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72

35

155

60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681

696

-

-

其他行业门类*

912

356

15

0

注:表中其他行业门类包含农、林、牧、渔业和房地产业。其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以及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三、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2023年末,江东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68.11亿元。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2.50亿元,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75.61亿元。

  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307.10亿元。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65.13亿元,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241.97亿元。

  2023年,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22.20亿元。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69.46亿元,第三产业营业收入52.74亿元(详见表2-4)。

表2-4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亿元)

法人单位负债合计(亿元)

企业法人单位

营业收入(亿元)

合 计

468.11

307.10

122.20

采矿业

6.23

5.55

2.22

制造业

64.56

40.09

53.6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60

1.42

0.25

建筑业

20.22

18.15

13.49

批发和零售业

7.58

6.43

10.3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7.62

1.07

0.61

住宿和餐饮业

1.67

1.70

0.8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64

0.17

0.14

金融业

-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8.95

35.36

1.6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0.95

0.93

0.6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58.56

24.07

0.59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0.36

0.34

0.14

教育

28.14

12.38

0.91

卫生和社会工作

2.36

2.00

0.2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31

0.15

0.11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1.47

3.55

0.00

其他行业门类*

176.88

153.77

16.48

    注:表中其他行业门类包含农、林、牧、渔业和房地产业。其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以及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表中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金融业由金融系统普查登记,经济指标数据无法分劈到县区级,合计数不包含金融业的数据。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者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负债和其他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者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其他法人等。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者组织的一部分。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者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3)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关资料。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4]“-”表示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不详或无该项数据(下同)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

——第二产业基本情况

河源江东新区发展财政局

河源江东新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9月8日)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江东新区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22个,比2018年末增长83.5%;从业人员11672人,比2018年末增长5.8倍。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207个,占93.2%;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共14个,占6.8%。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7796人,占66.8%;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共3876人,占33.2%(详见表3-1)。

表3-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222

11672

内资企业

207

7796

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15

3876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4个,制造业213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个,分别占1.8%、95.9%和2.3%。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1.3%、10.8%和9.5%。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112人,制造业11500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60人,分别占1.0%、98.5%和0.5%。在工业行业大类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28.2%、19.5%和9.4%(详见表3-2)。

表3-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222

11672

非金属矿采选业

4

112

农副食品加工业

7

63

食品制造业

4

340

纺织服装、服饰业

2

5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2

33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1

244

家具制造业

11

189

造纸和纸制品业

8

62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6

114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8

489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4

102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

83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5

671

金属制品业

24

265

通用设备制造业

7

207

专用设备制造业

16

2275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

96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7

3294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7

1092

其他制造业*

6

194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6

56

电力、热力、水生产和供应业

5

60

其他制造业*包含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其他制造业。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23981.18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2.3倍;负债合计470557.92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6.2倍。

  2023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60707.86万元,比2018年增长6.2倍(详见表3-3)。

表3-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万元)

负债合计(万元)

营业收入(万元)

合 计

723981.18

470557.92

560707.86

非金属矿采选业

62347.66

55456.47

22210.53

农副食品加工业

695.60

180.89

3692.90

食品制造业

14411.29

11829.19

12995.22

纺织服装、服饰业

11137.48

2949.90

7834.31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88.72

104.52

175.84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5637.14

2839.76

7505.13

家具制造业

6430.53

3924.13

2815.09

造纸和纸制品业

2155.92

962.77

2232.05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11005.08

8645.75

4165.94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7642.22

1839.43

11929.7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5120.99

3637.78

5849.92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9035.86

14040.66

36459.7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98018.25

86620.88

95371.33

金属制品业

7916.93

6150.36

7304.05

通用设备制造业

10098.34

6522.93

5214.65

专用设备制造业

83092.89

35810.12

61312.40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9418.70

10227.00

10730.60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19911.59

150818.25

158017.25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7261.49

43356.73

61775.53

其他制造业*

25392.16

9714.71

39652.76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1114.36

688.33

1006.14

电力、热力、水生产和供应业

16048.00

14237.39

2456.71

其他制造业*包含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其他制造业。

  (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详见表3-4。

表3-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鲜、冷藏肉

1448

粗钢

119851

模具

2428

  二、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240个,比2018年末增长3倍;从业人员2328人,比2018年末增长2.8倍。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均为内资企业。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29.2%,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8.3%,建筑安装业占10.4%,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42.1%。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35.7%,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7.1%,建筑安装业占7.4%,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39.8%(详见表3-5)。

表3-5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240

2328

房屋建筑业

70

830

土木工程建筑业

44

398

建筑安装业

25

173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101

927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02170.89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5.3倍;负债合计181461.39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5.5倍。

  2023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4903.09万元,比2018年增长15.3倍(详见表3-6)。

表3-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元)

负债合计(元)

营业收入(元)

合 计

202170.89

181461.39

134903.09

房屋建筑业

120080.42

102821.88

83386.22

土木工程建筑业

20130.77

18404.96

7904.75

建筑安装业

6356.09

5951.32

4067.66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55603.61

54283.23

39544.46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四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一

河源江东新区发展财政局

河源江东新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9月8日)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244个,从业人员1029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74.3%和44.1%。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均为内资企业。批发业占30.7%,零售业占69.3%。在批发零售业行业种类中,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20.5%、16.4%和11.5%。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32.8%,零售业占67.2%。在批发零售业行业种类中,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28.9%、22.0%和11.5%。(详见表4-1)。

表4-1 按行业种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244

1029

批发业

75

338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5

28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7

33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2

8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3

10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40

226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4

10

贸易经纪与代理

2

3

其他批发业*

12

20

零售业

169

691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23

76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11

22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8

20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50

118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28

297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6

15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23

83

其他零售业*

20

60

其他批发业*包括农、林、牧、渔产品批发业、其他批发业

其他零售业*包括综合零售业、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5817.00万元,比2018年末下降15.6%;负债合计64312.69万元,比2018年末下降4.5%。

  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3566.55万元,比2018年增长3.6%(详见表4-2)。

表4-2 按行业种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万元)

负债合计(万元)

营业收入(万元)

合 计

75817.00

64312.70

103566.55

批发业

37737.23

28894.29

48847.86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315.85

315.49

1313.25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8780.51

5249.04

4484.56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44.30

6.52

112.29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1300.90

629.44

834.66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22436.01

17682.11

36383.59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1520.68

1472.72

415.40

贸易经纪与代理

12.25

9.80

2.47

其他批发业*

3326.73

3529.16

5301.63

零售业

38079.77

35418.40

54718.69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1205.30

1364.38

1255.12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498.61

508.61

411.11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559.47

568.28

528.72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4855.90

3968.64

2448.25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24261.54

22955.53

43900.22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1451.95

1456.81

1966.60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3431.10

2616.18

2200.93

其他零售业*

1815.90

1979.96

2007.73

其他批发业*包括农、林、牧、渔产品批发业、其他批发业

其他零售业*包括综合零售业、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30个,从业人员241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3倍和1.5倍(详见表4-3)。

表4-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30

241

道路运输业

25

217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2

4

其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

20

其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包含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邮政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均为内资企业。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210.88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2.1倍;负债合计10626.14万元。

  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127.37万元,比2018年增长3.2倍(详见表4-4)。

表4-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万元)

负债合计(万元)

营业收入(万元)

合 计

12210.88

10626.14

6127.37

道路运输业

12135.63

10489.11

5944.10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53.60

50.70

144.00

其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1.65

86.33

39.27

其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包含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邮政业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39个,从业人员520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1.4倍和1.9倍。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7.4%,其中,住宿业占30.8%,餐饮业占69.2%。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22.3%,餐饮业占77.7%(详见表4-5)。

表4-5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39

520

住宿业

12

116

餐饮业

27

404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6697.59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78.4%;负债合计16994.33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2倍。

  2023年,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206.16万元,比2018年增长3.4倍(详见表4-6)。

表4-6 按行业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元)

负债合计(元)

营业收入(元)

合 计

16697.59

16994.33

8206.16

住宿业

11449.67

13957.52

2057.61

餐饮业

5247.92

3036.81

6148.55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5个,从业人员131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4.6%和35.1%(详见表4-7)。

表4-7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35

131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11

31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4

10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均为内资企业。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429.18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9.0%;负债合计1740.28万元。

  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24.22万元,比2018年增长17.9%(详见表4-8)。

表4-8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万元)

负债合计(万元)

营业收入(万元)

合 计

6429.18

1740.28

1424.22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109.95

138.35

111.61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6319.23

1601.93

1312.61

  五、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84个,比2018年末增长90.9%。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24个,物业管理企业21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22个。

  2023年末,全区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04人,比2018年末增长67.4%。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313人,物业管理企业364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30人(详见表4-9)。

表4-9 按行业种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84

904

房地产开发经营

24

313

物业管理

21

364

房地产中介服务

22

130

房地产租赁经营

17

97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4.0%,港澳台投资企业占6.0%。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5.8%,港澳台投资企业占4.2%(详见表4-10)。

表4-10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84

904

内资企业

79

866

港澳台投资企业

5

38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全区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768455.82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6.5倍。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531624.05万元,物业管理企业14991.92万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2309.40万元。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537434.63万元。

  2023年,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4618.11万元,比2018年增长3.1倍(详见表4-11)。

表4-11 按行业种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万元)

负债合计(万元)

营业收入(万元)

合 计

1768455.82

1537434.63

364618.11

房地产开发经营

1531624.05 

1412765.21

352190.46

物业管理

14991.92

15785.93

5539.58

房地产中介服务

2309.40

2249.18

1173.47

房地产租赁经营

219530.45

106634.31

5714.60

  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08个,从业人员55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92.9%和49.2%。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24.1%,商务服务业占75.9%。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22.3%,商务服务业占77.7%(详见表4-12)。

表4-1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108

552

租赁业

26

123

商务服务业

82

42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为内资企业。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89415.98万元,比2018年末下降19.2%。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7347.64万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72068.34万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353584.91万元。

  202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601.54万元,比2018年下降80.4%(详见表4-13)。

表4-1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万元)

负债合计(万元)

营业收入(万元)

合 计

689415.98

353584.91

16601.54

租赁业

17347.64

13882.30

1375.45

商务服务业

672068.34

339702.62

15226.09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二

河源江东新区发展财政局

河源江东新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9月8日)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49个,从业人员329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5倍和5.2倍,均为企业法人单位。(详见表5-1)。

表5-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49

329

专业技术服务业

42

304

其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7

25

其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包含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48家,占98.0%;港澳台投资企业1家,占2.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496.91万元,比2018年末下降72.2%;负债合计9276.29万元。

   2023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205.92万元,比2018年下降5.1%(详见表5-2)。

表5-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万元)

负债合计(万元)

营业收入(万元)

合 计

9496.91

9276.29

6205.92

专业技术服务业

9287.97

8912.38 

6150.28 

其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8.94

363.91

55.64

其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包含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11个,比2018年末下降15.4%;从业人员183人,比2018年末增长74.3%。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3个,与2018年持平,从业人员60人,比2018年增长46.3%。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71493.26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6.0倍;负债合计240429.12万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93.27万元,比2018年下降81.5%。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4117.90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27.3%。本年支出(费用)合计3717.70万元,比2018年增长2.3倍。

  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7个,比2018年末增长1.8倍;从业人员236人,比2018年下降50.4%(详见表5-3)。

表5-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37

236

居民服务业

14

49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16

62

其他服务业

7

12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均为内资企业。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564.91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0.3%;负债合计3412.24万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87.25万元,比2018年下降50.8%(详见表5-4)。

表5-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万元)

负债合计(万元)

营业收入(万元)

合 计

3564.91

3412.24

1387.25

居民服务业

154.26

151.00

318.70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3006.35

2962.74

414.06

其他服务业

404.29

298.50

654.49

  四、教育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教育法人单位81个,从业人员5051人,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40个,从业人员4558人。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9825.33万元,比2018年末下降0.3%;负债合计52288.74万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081.58万元,比2018年增长42.3%。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241598.80万元,比2018年末下降21.6%。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09634.50万元,比2018年增长15.3%。

  五、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18个,从业人员1116人。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4个,从业人员1000人。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821.12万元,负债合计1408.23万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33.16万元。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21739.90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2.5倍。本年支出(费用)合计41039.70万元,比2018年增长5.1倍。

  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19个,从业人员7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8.8%和60.0%,均为企业法人单位。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089.56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2.5倍;负债合计1452.41万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56.49万元,比2018年增长2.2倍。

  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3年末,全区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68个,比2018年末增长21.4%;从业人员2681人,增长1.7倍。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04615.10万元,比2018年增长69.2%。

注释:

[1]本公报中的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六号)

——部分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河源江东新区发展财政局

河源江东新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9月8日)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区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4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8.7%。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75.0%;海洋装备产业1个,占25.0%。

  二、高技术产业

  2023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9个,比2018年末增长2.0倍;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9.6%,比2018年末下降55.4个百分点。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2323.00万元,比2018年增长2.8倍,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18.1%,比2018年下降66.9个百分点。

  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2023年末,全区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91个,从业人员2747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8319.08万元。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数字产品制造业21个,占23.1%;数字产品服务业4个,占4.4%;数字技术应用业30个,占33.0%;数字要素驱动业36个,占39.5%。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数字产品制造业2202人,占80.2%;数字产品服务业11人,占0.4%;数字技术应用业158人,占5.7%;数字要素驱动业376人,占13.7%。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中,数字产品制造业104198.26万元,占81.2%;数字产品服务业1935.29万元,占1.5%;数字技术应用业1828.70万元,占1.4%;数字要素驱动业20356.83万元,占15.9%。

  四、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2023年,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3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8.3%。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249人年。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5490.9万元;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1.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分行业R&D经费支出及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详见表6-1。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3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7件;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27.2%。

表6-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R&D经费支出及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


R&D经费支出

元)

R&D经费与营业

收入之比(%)

合 计

5490.9

1.09

制造业

5490.91.09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467.5

1.48

专用设备制造业

1177.3

2.03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266.5

0.84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140.8

3.65

  五、文化及相关产业

  2023年末,全区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42个,从业人员944人,资产总计24036.10万元。

  2023年末,全区共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39个,从业人员944人,资产总计24036.10万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106.50万元。

  2023年末,全区共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含社团)法人单位3个。

注释:

[1]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装备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领域。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高技术制造业: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4]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个行业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3个行业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4个行业小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个行业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5]高技术服务业:按照《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6]数字经济:按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01数字产品制造业、02数字产品服务业、03数字技术应用业、04数字要素驱动业、05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其中,01-04大类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7]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种类型。

[8]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范围包括: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9]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七号)

——分区域单位和从业人员情况

河源江东新区发展财政局

河源江东新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9月8日)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分区域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及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公布如下:

     一、单位情况

     2023年末,临江镇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654个,占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的50.5%;古竹镇243个,占18.8%;城东街道397个,占30.7%。

  2023年末,临江镇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单位717个,占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单位数的47.9%;古竹镇302个,占20.2%;城东街道477个,占31.9%。(详见表7-1)

表7-1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和产业活动单位


法人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

数量(个)

比重(%)

数量(个)

比重(%)

合  计

1294

100.0

1496

100.0

临江镇

654

50.5

717

 47.9

古竹镇

243

18.8

302

20.2

城东街道

397

30.7

477

31.9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临江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5248人,占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55.9%;古竹镇4782人,占17.5%;城东街道7253人,占26.6%(详见表7-2)

7-2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


其中:女性(人)

合 计

27283

12913

临江镇

15248

6958

古竹镇

4782

2614

城东街道

7253

334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