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宪法 讲宪法
以宪为纲 知法守法
什么是宪法?
宪法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它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秩序保障和人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宪法的发展历程
《共同纲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一致通过,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又称五四宪法。
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三部宪法,其中1982年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是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等,是一部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后又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全国人大五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改和补充,最终得到了我们今日相当完善的宪法。
宪法的重要性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国家:宪法作为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问题的国家根本法,在根本上和宏观上确定着控制国家权力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方法。
社会:只有公众提升了宪法敬畏感,监督政府,督促政府,才能推动公权力在宪法和规则的框架内活动,公民的各种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个人:其实宪法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以及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等等。同样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义务,比如有维护国家统一安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有服兵役的义务、有纳税的义务等等,这些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都是由宪法直接规定的。这些都跟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法律:我国已建立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明确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认清宪法与部门法的关系是关键,宪法的统帅作用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与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并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利,劳动者休息权利,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因年老、疾病、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社会保障与物质帮助的权利。
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权利,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8.妇女保护权。包括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权利。
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
10.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让我们一起
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传承宪法文化,弘扬法治精神!